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有多少姓氏是从这里迁移出去的?
对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有历史记载,有传说,最有说服力的是考古墓志和族谱历志为实。
69年潍坊一带实行殡葬改革火化,铲散坟头集中迁坟进公墓。在我村扒两坟,一为洪武四年坟墓,还有一永乐十年墓。
洪武四年墓是我祖迁到此地一代,名张信,墓为圆窑式,从顶上破开,向西南方坟门,顶上画有天上星月图,周围用墨笔画有人象及抬石盒祭祀二人像,并写有五代人名,记载洪武二年从涪城(四川绵阳)由大槐树而迁此向东二里张家庄上(现中裴村)。从戍于四川,卒于洪武四年。当时我是见证者,并下坟内读于村人听。并有铜镜一个,后村民卖掉了。那时没有保护意识,甚是遗憾。我潍坊市市志村志有好多村也记载由梓潼县迁来,一乡土中学教材也有记载。可见这是真实的。当然各地移民地不同,也有别地。不过我县大部流传由老槐树底下迁来,是四川人的说法***皆知。直至现在墓门一直向西南方,面向老家,给去世老人指路时也是向西南。说人死后要回老家魂归丰都城。
由此可见,山西老槐树地方是朝庭移民的集中地。
中国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的本意是这样解释的: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属的共同标志。
那么***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个姓氏呢?
距今已经过去六百多年了,而这些迁徙出来的姓氏如今遍布世界各地,具体的数字史学家也不能给出。
不管洪洞县迁出多少姓氏,天下的姓氏和洪洞县的姓氏肯定是同出一宗,这是毋容置疑的。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以个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其实,从“大槐树”外迁移民到底多少姓氏,史料根本查不到,据说有882个,也有889个之说。
"大槐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明代山西最大的“移民处”。很多移民被强制从各地集中到大槐树,在这里登记造册后,再强行送往移民所在地。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因中原大地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
“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
于是朱元璋***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决定了开始移民屯田的,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就开始了。
标准为“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由官方组织移民活动。
这场历时50年的移民大潮中,从山西向外地移民大的有17次,少则数百户多则上万户,前后人数达到100万以上。
因为战乱没有涉及到山西,山西人口开始剧增。加上期间山西没有发生大的天灾,风调雨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于是,周边各省难民,包括中原的难民都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剧增。
1381年(洪武十四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万人,河南总人口约189万,河北总人口约189万,而山西总人口达到了约403万人,山西省人口达到了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
加上山西地窄,人口增多带来了社会问题,所以被朱元璋认为是外迁人口的第一目标。
有据可查的明代大移民在洪武、永乐年间共有17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1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