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历史文明?
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在春秋以前,黔东南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置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今从江、黎平、锦屏、岑巩和镇远县等地均属武陵郡的镡成县和无阳县,无阳县即今镇远县的前身。在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
元代在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分属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广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代“改土归流”“开辟苗疆”,遂废思州宣慰司,分置镇远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民国初改府、厅、州为县,今黔东南辖地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黔东道驻镇远,领26县。
1935年,******在镇远设置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黔东南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1月,设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辖镇远、炉山、黄平、施秉、余庆、三穗、岑巩、天柱、台江、剑河、锦屏和雷山等12县。1956年7月23日,废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庆县划出归遵义专区,炉山县更名为凯里县(于1984年撤县建市),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五县由都匀专区划入,全州共辖16县(市),州府驻地凯里。从此,翻开了黔东南历史的新篇章
凯里市属于哪个省和哪个州?
凯里市隶属于贵州省,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贵州省的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思是 等待开垦的田地!凯里市旅游***特别丰富,是一个格调古朴、风貌独特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均有分布,互为融合,相得益彰!
凯里市属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简称“凯”。是黔东南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是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当地风俗凯里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以芦笙表演为代表。由***和民间共同于每年举行国际芦笙节。很多国外友人及省内外游客皆前往一睹芦笙节所体现的贵州民族风***,使其成为一年一度的隆重盛会。
抢花炮“抢花炮”是壮族、侗族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贵州、湖南、广西一带比较流行。每年春节或者其他重大节庆,黎平、从江等地的侗族群众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按照传统习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抢花炮比赛。
国际芦笙节比赛场上,队员们用传递、掩护、***动作、奔跑等方法,把用红绿布缠绕的花炮放进对方花篮内。
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据侗族老人传说,抢得头炮象征“吉祥如意”,抢得二炮象征“风调雨顺”,抢得三炮象征“五谷丰登”。“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快,既要有个人突破,又要有整体的配合。因此被誉为“东方橄榄球”。
斗牛斗鸟斗鸡盛行在黔东南的苗族侗族斗牛,斗鸟,斗鸡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形成独具魅力的东方斗宠文化。凯里是中国的斗宠中心。
画眉鸟论坛雷公山挑战赛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千米跑国际挑战赛,在素有“公园之省”、“百节之乡”、“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之称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
凯里被誉为“苗岭明珠”、“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苗族服饰,苗族飞歌、芦笙奔放悠扬,更有精彩的斗牛、斗鸟、斗鸡的民族民间竞技活动;苗家酸汤鱼。凯里郊区鸭塘街道(凯开线)即可品味苗家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2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