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为何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750年前,蒙哥大汗(成吉思汗的孙子)遵照成吉思汗的遗愿开始南征,企图灭掉南宋。他带领4万蒙古大军,千里迢迢穿过大漠草原,由陕西入中原,一路征召驻扎在川的蒙军,汇聚成十几万人马,准备进攻四川重庆。而钓鱼城,则是蒙古大军的必经之地。
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附近的山上,占地2.5平方公里,通过钓鱼城沿着嘉陵江顺江而下5公里就是重庆。而以王坚为首的宋军,在钓鱼城坚守了20年,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之处"。
关于钓鱼城的历史,还有一些未解之谜,但根据现有的史料,以及钓鱼城遗址的特性,我们基本可以归纳出,宋军坚守钓鱼城20年的原因:
一、宋军占地利
1.地形和防御工事有利
钓鱼城要塞的设计者,充分利用了钓鱼山的天然地理优势,在2.5平方公里的城塞上,共设有8道城门,城门都修筑在悬崖峭壁上,峭壁之下是高高的陡坡,任何大型攻城器械都无法靠近。
每个城门前面没有路,都是由人工搭建的栈道,宋军在战时就把栈道收起来,敌人就上不来了。整个城塞有内外多道城墙,都建在绝壁上,内外城墙之间的区域又是隔绝的。攻进任何一个区域,都不能占领整个外城。
宋军大营在内城,内城修建有四通八达的马道通向外城墙。一旦城头告急,援军可以顺马道迅速调动。而外城墙内侧地面与城头齐平,在任何地方军队和守城物资都可以直上城头。
所以钓鱼城这样的地形,是极难攻上去的。蒙哥御驾亲征时,一共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
宋末的钓鱼城之战,可以说是自从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崛起来,他们最受挫折的一战。700多年前的***战场,那是大宋帝国末期最为荣耀的一战。
小小的钓鱼城如同现在万里长江上的一枚不可逾越的铁钉,不仅阻滞了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道脚步,还让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损失了一位大汗。使得蒙古帝国陷入了内乱,停止了西征的脚步,保全了西欧及埃及地区,使得宋朝也得以续命二十年之久。
为什么这座不起眼的城池能够成为蒙古铁骑折鞭之处呢?
其实在古代,很多的防御战中,最终城池被攻破,并不是因为城墙不够坚固,各种防守器械不够完备,而是因为断水断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城池内部出现了人道主义灾难。这种情况在钓鱼城的防御体系里不可能出现。
首先在钓鱼城内,水源非常丰富,钓鱼城是个三面环水的城池,饮用水***根本不在话下。而在钓鱼城城内也有大量的农田可以种植。不仅如此,在钓鱼城周边的山地也有许多可供耕种的土地,所以说整个钓鱼城有自己完善的供给系统,在粮食上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完全不怕敌人在粮食上做文章。
同样在物资的供应上,钓鱼城也不怕围困。因为南宋水师对于蒙古军有巨大的优势,南宋可以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对钓鱼城进行补给。这种方式不仅节省成本,节省人力,还具有单位运量大的特点。
这样就使得钓鱼城获得了南宋帝国源源不断的支援,他们才能屹立在宋蒙交战的前线几十年而不倒。而与之相比,蒙古军队只能***用耗费较大的陆路转运,在这种经济的补给方式面前显得废而不惠。
钓鱼城建筑在悬崖峭壁之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钓鱼城的存在,就像给长江上了一道锁。蒙古军队历来无往而不利的***炮,在钓鱼城这种特殊的地势之下,也只能望城兴叹。蒙古军的大杀器在这里哑了火了之后,蒙古人只能***用最传统的云梯蹬墙方式。
可是钓鱼城的城墙高耸,三面环水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没有职业攀爬运动员的体格,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真上不去,更何况钓鱼城军民同仇敌忾,节节抗击,打的蒙古人尸横遍野。
蒙古高原天旱少雨,而四川这个地方恰恰相反,潮湿相当的潮湿,蒙古人在此处长期作战,很不习惯。
在南宋抵御蒙古入侵的蒙宋战争中,一座重庆地区的小城——钓鱼城,坚持抵抗蒙古铁骑长达36年之久,并让一位蒙古大汗丧命城下,它是如何做到的?
01 钓鱼城不是一座城,而是一道防御体系
1235年,蒙军大举进攻南宋,一路蒙军剑指四川地区。本来,蒙古铁骑不适合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作战。但是,四川的地形又非常特殊,一旦蒙军突破了秦岭、大巴山,四川盆地中,将无人能阻挡他们。
因此,开战以后,疏于防备的宋军被蒙古铁骑轻易突破,他们很快占领了富饶的成都平原。此时,南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正当蒙古人准备挥师东进的时候,蒙古大汗窝阔台于1241年突然病死,为了争夺汗位,蒙古人纷纷撤走,给了南宋以喘息之机。
这时,南宋兵部侍郎、四川宣谕使余玠临危受命,他到任后,将治所放在了易守难攻的重庆,同时广招川蜀豪杰,为抗蒙献计献策。这时,播州安抚使杨文献了保蜀三策,同样来自播州的冉璞兄弟,向余玠提出了依钓鱼山建城,构建山城防御体系的想法。
余玠听后大喜,数年之后,一座建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坚城——钓鱼城,出现在了重庆的崇山峻岭之中。而且,余玠还依照钓鱼城的规模,建造了20多座其他的山城,这些山城相互呼应,成为了一道完整的纵深防御体系。
02 蒙军为何没能困死钓鱼城?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率领大军南下侵宋。此时,余玠虽然已经去世5年了,但担任合州知州的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就是南宋另一位悍将王坚。
为了加强钓鱼城的自给自足能力,余玠在设计该城时,已经将良田数千亩和四季不断的水源圈进了城中。
王坚守城时,另外凿了几十眼水井,这样就使得城内有了更加充足的水源,有粮有水,即便是蒙军常年围困,宋人也不怕。
钓鱼城之战是南宋在抵御蒙古进攻的重要战役,前后历时36年,大小200余仗,击毙蒙军大汗蒙哥、主将汪德臣,杀伤蒙军无数。此战还直接改变了世界格局,由于蒙哥之死,忽必烈、旭烈兀等各路蒙军主帅回师草原争夺汗位,从此蒙古向亚、欧、非方向的进攻迅速瓦解,南宋也因此获得了二十多年的喘息时间。
但随着崖山海战失败,钓鱼城的坚守再无意义,于1279年投降,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能够坚守,并且抵挡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长达36年之久,原因如下:
1.钓鱼城的地形易守难攻
钓鱼城位于合州附近的钓鱼山顶部,地势险要,涪江、嘉陵江、渠江会流环绕,因此钓鱼城只有东面是可以进攻的方向。可是钓鱼山垂直300米,并以石头垒成城墙,甚至延伸至江中,使得蒙军不得不仰攻,一寸一寸啃石头,丝毫无法发挥骑兵的优势。即便占据城池一角,宋军只需集中兵力来个反击,蒙军不是滚落山崖,就是坠入江中。
一旦宋军居高临下发射投石机,投石机的威力加上石头的势能,足以击溃任何想要迈进一步的蒙古勇士。蒙哥和王德臣都是中流石而死。
2.蒙古军队缺乏进攻山城的必要装备
700多年前,嘉陵江上仅2.5平方公里、弹丸之地的钓鱼城震惊世界。
纵横天下的蒙古大军,苦苦耗时36年,历经大小200余仗,未能前移一步,蒙古帝国的一代雄主,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军事帝国元首蒙哥折戟于此,时年仅50岁。
此战直接改写世界格局,因蒙哥之死,忽必烈等各路蒙军主帅为争夺汗位,停止向亚、欧、非方向的进攻折返漠北,钓鱼城也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1234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大举进攻南宋,一路剑指四川,很快占领了富饶的成都平原,南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正当蒙古人准备挥师东进之际,窝阔台于1241年突然病死,蒙古贵族们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因而南宋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1240年,时任重庆知府的彭大雅在钓鱼山上修筑城寨,钓鱼城初具雏形,彭大雅后遭人弹劾革职。1242年大宋皇帝任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主管四川防务。
同时南宋军队以重庆为中心,东起夔门,西至嘉定的长江上游沿岸,以及在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沿岸,选择险峻山势先后修建***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白帝城、青居城及苦竹隘等城池,这样就是城外有城,寨外有寨,城寨互通联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
钓鱼城墙最初建造时厚达1.5米,后来王坚守城时,城墙增厚达5米左右,在冷兵器时代,简直就是铜墙铁壁。并且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由陕西翻越秦巴山区进入川北后,南下的水路汇集于此,只要守住了钓鱼城,蒙军就无法顺江南下攻击重庆。
内城山麓有大量可耕田地,南宋军民开地种田,开凿水井,有给自足的生产供应体系,并且宋军在堡垒构筑完毕后,第一时间就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做好了持久抗战的准备。
1258年,蒙古蒙哥大汗亲率数万大军,与其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攻打南宋,由蒙哥亲自统帅的中路军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很快兵临钓鱼城。
此时由于四川各路蒙军加入,蒙哥的大军已超过了10万人,而此时钓鱼城只有2万守军,蒙哥成功切断长江下游西上的南宋援军必经的川鄂交通线;派军攻打渠州礼义山,巴州平梁山,将钓鱼城变成了真正的孤立之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2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