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最后找到杏花村了吗?
我认为杜牧最终没有找到杏花村,因为明朝的池州太守顾元镜有诗为证:
"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
红杏添新色,黄炉忆昔时。
远山凭作画,好鸟解吹箎。
偷得余闲在,官钱换酒巵。"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晚唐诗人杜枚从长安出发,一路东向安徽池州上任,途经三千里,风烟望五津。安史之乱后,家国如梦中……悲夫多呼儿,城阙荒草深的社会现状,籍景诉情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流传千古的断肠幽恨。诗人以双关之语"路上行人"即代表了自己,又泛指了其它行人,其实这里怎一个断魂了得!于是乎想到酒,借酒消愁,熟不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字,把杜老先生的希望远远的搁浅在草蛇灰线的阡陌上……
所以个人认为,这个“遥"字不但拉长了作者与杏花村的距离,也飘缈了牡老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欲断魂"的路上行人的现实从在,就更加加深了对杏花村的向之往之……由此分析,杜枚最终没有到过杏花村。
大家好,我来回答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来源于杜牧老大哥的诗《清明》。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首诗作传唱千古,妇孺皆知。杜牧老先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季山水画:
清明时节,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正是游人如织,踏青扫墓的时候。
天空飘起了濛濛小雨,路上的行人神情凄迷,千姿百态。
打听一下附近的饭庄酒肆,想小酌一二,既是避雨,也能浇愁。可爱的小牧童指向远处杏花掩映处的村庄。
人物、情景、动作,心情我们一览无余,诗句娓娓道来,通俗易懂,毫无矫揉造作,好诗佳作,脍炙人口。
这就是杜牧。
杜牧找到了杏花村吗?
我可以肯定地说,杜牧找到了杏花村!
为什么说得这样肯定呢?
首先看杜牧的这两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祭祖,出来的人一定很多。尽管“雨纷纷”,人们祭祖是不会下雨停下来的。既然这天出来的人很多,杜牧在路上遇到的人也一定不仅仅是牧童。一定有很多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杜牧为什么不问其他的人,一定要问牧童呢?这说明杜牧对牧童十分信任!
杜牧为什么对牧童十分信任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从牧童的神态可以看出牧童是知道杏花村在哪里的!
杜牧最后是会找到杏花村的,现在的争论在于杜牧找到的是哪一个杏花村,搞清楚了就是真正找到了杜牧诗中的杏花村。
关于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是哪一个,历史上也是曾争论已久,只有分析后才能还原历史的面貌。
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杜牧这首诗中的杏花村指的是哪里?历史上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是,杏花村指的是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一个杏花村。据说这里的酒是很有名气的。当地民谣说: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当年杜牧被贬,到黄州住刺史时,就经常在这个杏花村买酒吃。
第二种说法是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南的那个杏花村,这个地方在古代就曾有酒肆酒家,同时,这里名酒之乡。牧童遥指的就是这里的杏花村。
第三种说法是指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一个小村一一杏花村。自古这里不仅产名酒,也且当年的酒家也很多。既有名酒又有酒家,村子名字也一样,好象应该是这里。
第四种说法是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历史上,杜牧也曾几次到南京游玩,其中公元838年。杜牧从宣州到扬州去赴任途中,经过南京,还留下了不少诗,如《泊秦淮》、《江南怀古》、《江南春》等。所以,《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就是这个地方的。
第五种说法是指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水浒传》中的李逵,就曾经常在这个村中饮酒。杜牧也应该到过这里吧。
以上几种说法,虽然都和杏花村有关,但都没有确切证据。因此有人据此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不是指具体的地名,是作者想像中的一个有杏花开放的小村庄而已,我们也不要过度解读。
杜牧(803~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宰相、政治家、史学家杜佑之孙。
题主所问,应该是杜牧所作的《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的清明,即是指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注①)《历书》中有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城西)刺史时所作。
池州,向以产酒著名。(现仍有"杏花村酒"、"金牧童酒"、"九华甘露酒"等)
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正是杜牧的大名和他的这首千古绝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
写给画家的诗?
1、《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唐代杜甫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译文: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2、《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唐代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译文: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3、《韩干马十四匹》——宋代苏轼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译文:韩干画马如同真马,苏子作诗如画作一般。世上没有伯乐也没有善于画马的韩干,这些诗这些画谁能看懂?
4、《山居杂诗九十首》——宋代曹勋 画工作江梅,粉桧良自夸。 译文:画师指尖上的梅花,似在缓缓地盛开,仿佛瞬间就能在纸上化成***。
5、《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唐代杜甫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无乃萧湘翻? 译文:画师虽然很多,但是一个好的画师确实很难得的。从刘单呕心沥血画山水障子来看,可知他是酷爱绘画艺术的。刘画水平超过了杨契丹、祁岳和郑虔等著名画家。所画山水神奇秀美,逼似玄圃和潇湘。
有哪些你认为绝妙的诗句?
四字
1、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2、始于初见,止于终老
3、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4、盈月光饮,载风雪归
5、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6、云鹤九霄,龙腾四海
7、停云霭霭,平陆成江
8、天将长夜,临朽欲明
9、浩瀚众星,皆将为臣
10、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我认为绝妙的诗句太多了,以下为著名大家精彩绝伦之作,堪称杰作之中设绝妙佳句
1.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淸看满袖。
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
2.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3,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4,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5,晴川苈苈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古今浩瀚的诗海里列举“绝妙”诗句,那是数不清的。现挑选一些有家国情怀的名句,请大家欣赏。并以此意来庆祝“八一”建军93周年!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
阅读最大的快乐之一就是于某个瞬间与某个和你心有灵犀的句子不期而遇,那是在书本间所获得的别样的“他乡遇故知”,是心灵和文字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我们的汉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由汉字组成的诗句自然而然得汉字三美的所在……
我在阅读中遇见的绝妙的诗句已经不可尽数了,只好随便挑几个有代表性的来浅谈一下,聊表曾经有过的惊艳和感动!
初读王勃《滕王阁序》的时候,我还在强说愁的年纪。《滕王阁序》字字珠玑,美不胜收,而这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群星闪耀的佳句中最为明***人,用“惊为天人”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
来不及细细琢磨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个意象使用上的巧夺天工;来不及细细分析句子的对仗工整;更来不及听老师从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细说从头的解读。这一句,裹挟着王勃蓬勃、恣纵的盖世才华彻头彻脑征服了我。
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的软肋是情感,审美的突破口也往往在于情感!
多年以后,在我基本具有了能知人论世的能力之后,再来看这对精妙的诗句,最震动心灵的还是作者铺设出的那种旷远、玄美、悲欣交集的丰沛意境。
临文嗟悼,感慨系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次想到,心头都有一抹感动的绯红!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称得上绝妙的诗句也是很多很多的,我选择一些关于"闲适隐逸"方面的诗句与大家分享:
陶渊明巜移居二首》:春秋多佳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巜饮酒二首》:***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巜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李白巜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巜饯校书叔云》: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川。
杜甫巜遣意二首》;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杜甫: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杜牧巜洛阳长句二首》: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2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