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有特色美食,你最喜欢吃什么?
全国各地美食很多,可以说是美不胜收!我们河南洛宁的美食有“洛宁蒸肉”、“凉粉饺子”、“酸牛肉”、“涼粉汤”等。
我最想吃的美食,是藏在我心底里那顿饭菜,恐怕这一生不会再吃到它。那是一九六一年,我那时十五岁。因为父母亲到外边工地修水库,我和八十多岁的祖父母在一块生活。饥饿年代吃什么都可以填肚,特别是爷爷在街上供销社食堂,用河南四两粮票一毛四分钱给我买了碗小米饭和一份炒菠菜,那香味真叫好!我一直再没品尝到这味道,今后恐怕再也享受不到那种难忘的可口饭菜了。我心中的美食,永远的美食!
过桥米线风靡全国大家南北,但改良过的米线口味真是一言难尽。
全国最正宗的过桥米线,当属云南红河蒙自***集团的桥香园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和昆明老字号品牌建新园过桥米线。
如果想去桥香园过桥米线建议去蒙自,想吃建新园过桥米线去昆明。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根据价位不等分为传统、举人、进士、状元,价位差不多18元、28元、58元、98元,本人觉得性价比最高传统型过桥米线。
一大碗密制土鸡汤,一小碗云南湿米线,1个鹌鹑蛋、一小撮绿豆芽和湿韭菜、三片鸡脯肉片、3块土鸡肉、2片鱼肉片,6片豆腐皮、2片云南宣威火腿、5块云南特有竹笋片。
开始服务员会上几小碟配菜、一碗湿米线,最后再上一大碗100度左右的鸡高汤,第一次一定要注意,小心烫伤,高汤的目的主要烫熟生鹌鹑蛋、配菜和米线。
先放生鹌鹑蛋、后放肉类、素菜,最后再放湿米线。
这样就可以开吃了,也是最正宗的吃法。
说起特色美食,我的家乡福州这里就非常多。福州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留下来的各种风味小吃数不胜数,又是闽菜的发源地,所以要说福州的美食那是真的多。
今天我就给你介绍我们福州著名的小吃锅边糊,这个锅边糊是我们福州早餐常见的一道小吃,当然也是我最爱吃的。
锅边糊,取材自米浆、海蛎、花蛤、蛏干、熟鱼干、葱花、香菇等,配以油条、海蛎饼、芋粿、馒头等配食,当地人都把它们当成早餐佳品,如果能够配上油条,那么真的是绝佳的搭配美味。
在我们福州,很多人搬新家,都要做锅边糊。很多喜庆的日子,福州人都会煮上一锅锅边糊。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迷恋锅边糊的原因。可能从小吃到大已经离不开它了。
当然,我们福州还有很多好吃的风味小吃。比如捞化、光饼、鱼丸、肉燕等等,锅边糊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是锅边糊吃不腻,可以说百吃不厌。
各地美食不一样,可谓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数不胜数。现在我来说说自己喜欢的湖南资兴东江鱼、陕西西安肉夹馍、甘肃兰州牛肉面,与师友们分享。
东江鱼,是湖南资兴市特产。它是以东江湖和东江流域范围内的鲜活翘嘴红鲌或鲢鱼为原料,经传统的湘南食品加工方法,结合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制作出来的东江鱼制品,肉质鲜香,组织致密易撕裂、软硬适度、无泥腥味,有嚼劲、香辣咸淡适口,成功开辟了中国用淡水鱼制作休闲鱼制品之先河,当地人称之为“东江鱼”。
其实东江鱼,可以根据各自喜欢选择烹饪及食用方法。可以活水东江鱼,这是特别鲜嫩的一盘鱼汤;可以剁椒鱼头,那是蒸锅蒸出来的一盘大雄鱼头,色香味俱全;可以小干鱼蒸(炒)豆豉,或者小干鱼腊味合蒸,那可是下酒美味;如果出差或者走亲戚,买几斤即开即食的东江鱼休闲食品,那真简便易行……
肉夹馍,是一种陕西名吃。制作简单,实际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腊汁肉历史悠久,闻名中国,配上白吉馍,有着中式汉堡的美誉,扬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
腊汁肉夹馍由三十多种调料精心配制而成,由于选料精细,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具有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入口即化的独特风味。
到了西安,你可得去吃肉夹馍,省事省时省钱,能饱肚子味道又好。何必进酒店摆摊子,费时费力。特别是出差远行,带几个肉夹馍特别爽!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历史悠久、经济实惠、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
牛肉面最早始于清光绪年间,系***老人马保子首创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具有牛肉烂软,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汤汁、诸味和谐,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等特点。
岐山臊子面作为作为陕西美食的代表,在陕西美食排行榜上必然有一席之地。做为岐山人,不管身在何处,念念不忘的便是那一碗香气四溢的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的历史由来已不可考,在岐山本地民间传说和县志记载,是和周文王有关。据说在西周时期渭河畔有一条蛟龙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周文王命人斩杀蛟龙,蛟龙重数千斤。据说蛟龙肉味鲜美,人们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文王命人将蛟龙剁碎做成臊子,放在大锅里调成蛟肉汤,人们把面条放在碗里,文王亲自打汤在碗里。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人们把面吃完以后,又把汤倒进锅里,这样很多人都吃到了蛟龙面,蛟龙面就是臊子面的前身,这种吃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臊子面的特点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薄.筋.光.酸.辣.香.油.稀.旺。薄.筋.光是说面条的做法,最好的是手擀面,薄了更好入味,筋道光滑是做好臊子面的基本要求。汤讲究的是煎.稀.旺.煎是一句当地方言,是说汤的温度很烫,稀是汤多面少,旺是由于油大汤烫,保温效果好不会凉。酸.辣.香就是来说它的味道了,酸是用的本地醋,突出一个酸味,辣是用的当地的线辣子做成油泼辣子,所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臊子面独特的香味。
对岐山人来说,臊
子面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已经融入了自己的一生。从小孩的满月到老人的过世,臊子面都是不可缺席的一种仪式。早些年,生活不易,难得的改善生活就是村子里的红白喜事。衡量主人家待客的好坏就是看早上的那顿臊子面做的好不好,几口大锅支在露天,一口用来调汤,在锅里一直翻滚,一口用来下面。川流不息的帮忙的小伙子们把面条和汤碗源源不断的送到席上。整个空气里都弥漫臊子面的香气。一碗面只挑一筷子面条,所以对一个壮年人来说,一次吃个几十碗不在话,。这也是对主人家最大的褒奖。农村这种红白喜事的臊子面最被人诟病的是吃过面的汤要回到锅里去,所以在当地被形象的称为“涎(在陕西话里读han)水面”。以前这种吃法主要是为了节约原材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吃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汤不再回到回到锅里了。
走过那么多地方,品尝过那么多美食,但家乡的那碗臊子面依然深深的印在我记忆里,有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和依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3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