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杜甫笔下的黄四娘?
如果你的邻居是周杰伦,你可以约他喝喝奶茶;如果你的邻居是李佳琪,你可以和他聊聊各色的口红。重点来了,如果你的邻居是杜甫,你可能一不小心就留名千年了。
一座普通不过的乡野草堂,打上了杜甫的名号也变得厚重珍贵。杜甫在这段草堂岁月,和邻居们友好往来,南邻锦里先生和爱酒伴斛斯融,北邻退休县令都被写在诗中。
然而最出名的邻居,是一位女子,黄四娘。咱东坡先生也搞不懂,“黄四娘独何人哉,而托此诗以不朽”。
黄四娘是谁呢?黄四娘年龄几何?杜甫和黄四娘的交往是什么状态?这些都成谜,恐怕只有杜甫和那时的草堂人家才知道。
但黄四娘家的花景,大家都知道,因为杜诗人明明白白写了。繁盛的花儿把小径都开满了,花枝万千压弯了腰仿佛要亲吻大地。可见黄四娘是一位爱花,热爱生活的女子。
本来呢,咱杜甫想去找酒伴喝酒,奈何酒友不在。然后就念叨着酒在浣花溪漫步,先是被黄师塔东岸一簇自由开放的桃花吸引。接着,全部注意力都贯注在黄四娘家小路上的花上,“意外之喜”达到寻花的***。
杜甫一下子就放松了心情,愉悦起来。再看看,时不时地有彩蝶翩跹流连不去,也传来自在黄莺的娇声恰啼。不仅是当事人陶醉其中,连读诗的我们都能享受到视听的美感。不禁想象到诗背后那个有趣的女子——黄四娘。
她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地位可能也不高,也没有国色天香的美貌。但这并不妨碍她爱花爱生活,如此心境可谓与杜甫本人相通。
其实不必执着黄四娘是谁,黄四娘并不是谁,不过是生活中的艺术家。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黄四娘的形象,也会一直活在杜甫草堂诗篇中。
杜甫笔下的黄四娘应是村野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写照。在他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里,好像是一种赞美: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是的,是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也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杜甫绝非与黄四娘相识,或者朋友,黄四娘与徐娘一样,只是一个代名词。从这首诗中,也透露出他对山川的留连。为什么呢?杜甫所处的唐朝这个时段,已经混乱不堪,也动了僻居山野的念头。后造草堂,这里应是伏笔。朝乱野美何不为之?草堂建成后,也同样是一番欣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天下的美好,应是大自然与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所赐啊!能像黄四娘们这样生活也是美好的。
我以为杜甫笔下的黄四娘是一个勤劳、善良、具有较强审美观的人。她的勤劳体现在“花满蹊”,“压枝低”。能把花种得那么多,而且护理得那么茂盛,不勤劳的人是种不出来的。能与蝴蝶、娇莺和睦相处足见她的善良。这么一个幽雅的居住环境,没有一定的审美观和才能是建造不出来的。黄四娘她仅具有东方女性的勤劳善良,而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
黄四娘是杜甫在成都时的邻居,是成都本地人,家境小康。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是个勤劳,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爱的妇人。
在她的果园里,结合上一首七绝,当是桃园,管理的十分好,桃花盛开,把树枝压弯了。
地上还种着各种开花的草花,鲜艳夺目,在这一方小世界中仿佛天地之间都是花。
蝴蝶在传播花粉,黄莺在纵情歌唱,多么美丽的风景,却都是黄四娘家人的劳动建造。
可想这些劳动也会为黄四娘一家提供温饱。
不必猜测黄四娘是谁,一定是个不会被载入史册的平凡人。
之所以被后世吟诵千年,只源于杜甫的这首诗。
她和李白笔下的汪伦一样,都是***的。
借着大诗人的诗永远地活着了。
这是求来的吗?
没有安史之乱,杜甫不会到蜀地。即便去游山玩水,也不会在某地驻足太久。
更不会在此时此地,此种心态下把此人写进诗篇里。
并且这篇诗稿,***地没有在作者四处游离中遗失。
只能说,一切都是机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4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