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从连云港出发去郑州,自驾游如何选择路线?
连云港到郑州的直线距离还是很近的,差不多6个小时就能够到达,但是这次是出来自驾游的,所以应该把这条路线上出名一点的景点都给走一遍!不多说,直接上我们的旅行路线!
自驾游路线:连云港—骆马湖—商丘—鹿邑县—郑州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骆马湖的信息推荐,很多驴友会夸赞骆马湖有多美多美,而且照片搜出莱也是很吸引人的,所以我们准备去一探究竟。
到达了骆马湖之后我们准备寻找购票点,但是我们发现这里是不收费的,不得不说这很良心!下面我们莱说说风景,我们是在一个摩天轮的附近停车的,湖边修建一个摩天轮个人觉得这个游乐设施还是比游乐园里多了一丝文雅的气息。水质还是很不错的,很干净,湖边有沙滩我们怕鞋子进沙就脱了鞋子走,软软的;而且在这个沙滩上玩沙子的认还挺多的。风景虽然没有我搜索的那些漂亮,但是也不能说不美。
为了想第二天能够在商丘玩耍一天我们决定晚上吃过晚饭之后就直接去上去。这个景区给我感受最多的还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让很多文人骚客都留下了描写芒砀山的佳句。景区内有很多小景点,景点是通票100就可以逛完。
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到了鹿邑县,周口鹿邑县是老子文化的发源地,所以这里的景点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太清宫和老子鼓励这两个景点都爱的比较近,所以我们就去了这两个地方。老子故里地方很大,进去景区其实还是能够感受到那股文化气息的。因为时间比较干我们其他小一点的景点就没有去了。
然后我们就直接到达郑州了,这一路的话看的历史遗迹比较多一点,收获还是很大的,以上就是我们大致的旅游路线啦!
刘六、刘七起义是怎么回事?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在他做君主期间,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如四川爆发了一场蓝廷瑞、鄢本恕和廖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稍后,在河北也爆发了以刘六、刘七和杨虎为首的农民起义。那么,发生于河北的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呢?
(明武宗朱厚照)
河北刘六、刘七和杨虎农民起义的原因,在于马政和皇庄使得农民苦不堪言。在明朝,供应边防防御需要的马匹有两个途径,一是官府饲养,另一个是农民饲养。农民饲养马,称为“马户”,***提供种马,农民自己饲养并在每年上交一定数量的小马驹。但是,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用于养马的草地越来越少。而且,如果马死亡或者没有按规定上交马匹给***,那么马户要赔偿。因此,农民的压力很大。除了马政,农民的土地日益减少,是因为皇庄兼并土地太厉害了。皇庄,是由皇室成员占据的庄园田产。据统计,到正德九年,京畿内皇庄的面积为37595顷,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皇庄的增加,就意味着侵占民田,民田就减少,农民的生计自然是越来越差。民众的生存压力到了临界点,起义就爆发了。
(反映刘六刘七事迹的双忠祠记碑)
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河北的刘六、刘七和杨虎。刘六,即刘宠;刘七,即刘晨。刘六、刘七是河北文安县人,他们兄弟俩和杨虎利用给官府养马的机会,骑马率队打家劫舍,被称之为“响马”,后来朝廷派官员镇压,刘六刘七家属被害。1510年(正德五年),刘六刘七率领自己的亲信起义,迅速有很多食不果腹的农民参加,后来杨虎也率队加入,起义军发展迅速。因为起义军中有很多马户,既可以进攻作战,也可以长途跋涉,所以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很广。两支起义军,刘六刘七部进攻山东,杨虎部攻略山西,都攻下了很多城池。明军制定***,企图镇压起义军。为了突破明军的围追堵截,两支起义军又会师一处,集中力量攻打北京。朝廷慌忙调集精锐军队防御京师,起义军见形势不太妙,于是就南下共同切断运河运输,以打击明军的士气。两支起义军又进攻河南和山东,并在这一带发展。杨虎在一次战役中,被明军阻击并牺牲,军队由刘惠和赵燧统领继续战斗。
(明武宗陵寝—康陵)
1512年(正德七年),明军调集军队援助山东和河南战场。刘惠和刘燧在主要在河南与明军作战,并先后在河南、安徽和湖北交界与明军周旋,但这支起义军寡不敌众,在应山县(今湖北广水市)被明军击败,刘惠牺牲,赵燧被押往京城处决。另一支起义军刘六刘七部则在山东抵抗明军,后来被迫南下湖北、江西等地。在湖北黄州境内的一次战斗中,刘六受伤,投江自尽。刘七率部继续南下,先后在九江、安庆、南京境内作战,最后到了南通,并在此凭借狼山天险与明军作战,起义军伤亡太大,刘七投江自尽,起义军最终被镇压。
很多人都不清楚有刘六、刘七起义这件事。我们先从一个词语了解,“流里流气”这个词语就是出自刘六刘七起义这件事。
刘六刘七起义发生在明朝中期,在北直隶(今河北地区)的一次大规模起义。这是真实的历史***。
刘六原名刘宠,刘七原名刘晨。他们原先是在霸洲打家劫舍的一群响马贼,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在霸洲好动起义。
而山东的杨虎也响应起义,两军会合越发强大,在正德六年攻下河北山东,是朱明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起义。
后来也是在霸洲跟朝廷大军丈战一场,兵败刘六刘七杨虎等人分两军作战。最终刘六刘七死在战争中。
只要记住“流里流气”这个典故,脑海里就会想起明朝的刘六刘七起义。
刘六、六七起义是爆发于明朝正德年间,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加之河北等地百姓不堪马政之苦,从而引发的一次大规模起义。而由于义军纪律性极差,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纵横乡里,导致民不聊生,于是惨遭荼毒的百姓便根据义军首领刘六、刘七的名字谐音,创造出了“流里流气”这个词语。
△刘六、刘七起义
明朝初期,由于经常与北元残余交战,为了满足战马供应,朝廷于是强令河北等地农民充当养马户。然而养马需要百姓付出的代价极大,不仅耽误农事,如果养不好还要承担赔偿和处罚,一度导致百姓不得不“卖田产、鬻男女,以充其数,苦不可言”,当时便有人形容“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马政给百姓带来了极大负担
此外,河北距离京师极近,厂卫特务、官僚地主极多,而从明朝中期开始,土地兼并问题便开始逐步严重,各级官员、权贵勋亲、宦官厂卫等纷纷利用手中的特权,大肆兼并百姓手中土地,社会矛盾持续突出。
由于以上原因,从明朝中叶开始,河北等地便经常爆发农民起义。为了安定京畿一带的局势,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正德皇帝极为宠信的宦官刘瑾以御史宁杲为“捕盗御史”,率兵到河北镇压农民起义,然而宁杲却***取高压手段,大肆***和镇压农民,他“奏立什伍连坐法,盗贼捕获无虚日,每械盗贼入真定,用鼓吹前导,金鼓之声弥日不绝”。
△大太监刘瑾
刘六、刘七起义发生于明中叶正德年间,以河北霸州(直隶)为中心,波及山西、河南等地,标准的流寇主义,坚持了三年,后来被朝廷剿灭。
赋税沉重,农村的生活很苦,民困已极,庐舍几空。刘六、刘七光听这名字,就知道他们的来源是很底层的。两个人在河北当地被叫做响马盗,其实就是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的游民,后来坐山为盗,慢慢形成地方性势力。其实,在两人正式起义之前,由于他们当了土匪,朝廷把家属全部杀光。导致刘六刘七愤而起事,愈演愈烈。不过,不可对此种起义有太高评价,他们之于秩序破坏大于建设性。由于起义军鱼龙混杂,到了山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留下了“流里流气”这个民间典故。
当红宦官刘瑾派宁杲为“捕盗御史”,专门阻止起义军的变乱。朝廷为了防止叛军流通个扩大,除了重点防御,集中兵力剿匪之外,还在基层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明史纪事本末·平河北盗》称:
奏立什伍连坐法,盗贼捕获无虚日,每械盗贼入真定,用鼓吹前导,金鼓之声弥日不绝;
吸引游民,实施招纳,宣布流民复业者,官给廪食、庐舍、牛种,复五年。明朝地方***这些连坐和控制措施,使得起义军无法和朝廷抗衡,民间也反对变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拖家带口。而且战略屡次失误,导致被围追堵截,最终只能成为流寇,走向灭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5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