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有多少领事馆,都是哪些?紧急?
一共有11家美利坚合众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大韩民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法兰西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新加坡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巴基斯坦***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驻成都领事馆 菲律宾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筹) 以色列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筹) 荷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筹)
你认为哪个地区同性恋地位最高?哪个地区的同志活得最压抑?
国内的话应该台湾地区最高(毕竟可以结婚了),内地成都绝对是TOP1(现在天府之城已经变成天腐之城了),现在成都小***男朋友,第一句话不是问“你有没有女朋友?”,而是问“你喜不喜欢女的?”😂😂😂
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性恋的社会地位高。因为,经济的高度发达使人的包容心和社会的包容性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也随之提高了。当大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时候,其他的都成了可以“商量”的附属品了。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甚至不发达,那么,成员会陷入过多关注别人“隐私”的陷阱之中。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人的私生活。这样的地区,人们才活得轻松。
我觉得目前应该是台湾地区同性恋地位最高吧!听说他们那边同志婚姻都合法了!成都环境也还可以,但成都地区同志婚姻还没有合法化。最恼火应该印度,还有一些***教国家,还有俄罗斯,他们把同志情感说成是犯罪!他们国家的同志过的太压抑!
蒙古人是怎么征服吐蕃的?
明明是吐蕃征服了蒙古好吧!
吐蕃人在精神上彻底改造了蒙古人。13世纪初年的中国历史大势是,蒙古崛起得太快,军事上虽然很厉害,但在文化上却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西,蒙古人,那怕是上层贵族,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精神生活。
而吐蕃则在唐代就已崛起,在宋代虽然军事上已经衰落,但文化上却得到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宗教上以佛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思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藏传佛教。
当时的吐蕃人经过差不多600年的文化建设,吐蕃的文化已经非常发达,蒙古人在接触了吐蕃人以后,很快就被吐蕃人的文化所征服。从忽必烈与八思巴会面开始,以后的历代元朝皇帝都是吐蕃僧人为“上师”——人生导师。
忽必烈对八思巴承诺,“听闻佛法的时候,如果在场的人比较少,则由上师您(指八思巴)坐上座。只有在王公贵族聚会时,则仍然由汗王坐上座。吐蕃之事全部都听从上师之教,不请教于上师您,朕不会颁发相关的诏令”。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版图的扩张是一种本能的欲望,但是扩张的成功与否,取决重要几点因素:
国家能力水平
欲望的强烈程度
风险的把控
收益与代价的对比等
元朝本就是一个向外扩张的军事国度,对于他们来说领土的扩张即是本能,也是维持帝国经济的重要手段。只要国家综合水平允许,元朝就会不停的扩张征战下去,而这样的国家不占吐蕃是不可能的。
元朝的军事力量有着绝对压制吐蕃的优势。
自从吐蕃四分五裂后,几百年的吐蕃王朝无法统一,这就给了元朝很好的机会。
元朝在对吐蕃的控制上不完全使用武力,他们聪明的展现了政治手段。首先在吐蕃上层培养僧俗领袖作为代理人,实行政教合一;然后划分十三万户百姓维持各势力的范围便于管理;再建立军事驿站,便于有效军事统治,危机时候可以出兵平叛。
吐蕃王国自从九世纪中叶以来就一直出来混乱割据、四分五裂状态。早在成吉思汗灭掉西夏和窝阔台后攻打四川的战争中,蒙古军队就已经进入吐蕃最东北地区征服了大部分部落。
1240年,在凉州的阔端派遣部下朵儿达率军直达乌思藏,然不久撤回。
吐蕃被蒙古征服,比较类似于『无血开城』。
这一历史***的主角是窝阔台次子、西凉王阔端和吐蕃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
1230年代,正值窝阔台汗统治期间,窝阔台次子阔端受封西凉王,领有西夏(唐兀)故地,驻守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有进攻吐蕃(西藏)的战略意图。实际上,阔端也曾经派麾下将领达尔汗台吉带兵,曾进兵至藏北热振寺(今***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唐古乡境内,距离***市区240公里)附近。达尔汗台吉在军事上没有实现什么具体的目标,但相对比较充分地了解了***的情况,他返回后向阔端报告说:
彼时吐蕃各教派的领袖人物,对这一危急存亡的局势也在进行协商如何应对,最后,大家共同推举出生在萨迦昆氏家族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同蒙古方面谈判。
(唐卡: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
(唐卡:法王八思巴。这个此时只有10岁的孩子后来成为萨迦班智达的继承人、忽必烈的帝师)
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届63岁的萨迦班智达带着10岁的侄子八思巴和6岁的侄子恰那多吉,从萨迦寺动身前往凉州。经过两年千辛万苦的跋涉,萨迦班智达一行终于于1246年8月抵达凉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5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