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气候是什么类型?
菲律宾属于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国各地普遍炎热、潮湿,全年可分为三个季节,分别为3月至5月炎热干燥的热季,6月至11月的雨季及12月至隔年2月的凉季。5月至10月间的西南季风称之为Habagat,11月至4月干燥的东北季风则被称为Amihan。气温通常介于21℃至32℃间,但随着不同季节而有些许差异,1月最凉爽,5月为最热的月份。
海平面温度约为27℃,热季与凉季温差仅为3℃,各月平均温差则为3℃ - 12℃。全国平均温度最高为33.2 - 39.9℃,最低为16.7 - 20.9℃,最高及最低气温的分布在全国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则温度略低,如海拔约1450米的碧瑶,平均温度比马尼拉低7.5℃ - 9.3℃左右。而菲律宾一些邻近台湾的地区,以巴丹群岛为例:每逢冬季,如果中国大陆有较强的冷锋南下,一般也会掠过,令巴丹群岛甚至吕宋岛佬沃,气温会降至摄氏20度以下。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雨、多台风。
1、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年平均气温约二十七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两千到三千毫米之间。
2、群岛西部有旱季和雨季,东部海岸终年有雨,并以冬雨最多。
3、南部地区终年多雨,无明显旱、雨季之分。东部的太平洋面是台风发源地,每年六到十一月多台风。
对马海战,俄军损失是日军的900多倍,是什么导致了俄军的大溃败?
如果说近代海战史上有什么笑话的话,那么发生于1905年的对马海战怎么也能名列前三,甚至能勇登榜首。此战中,俄国海军被击沉6艘战船,有2艘被俘获,5000人阵亡,6000人被俘,仅有1艘巡洋舰和2艘鱼雷艇逃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说起这场海战,可谓令人唏嘘不已。此前日俄战争爆发之初,部署于太平洋的俄国舰队惨败,尼古拉二世不甘失败,又从波罗的海向太平洋征调海军,决定再与日本海军决战。
然而,从波罗的海到东北亚,即便是直线距离也足以堪称是超远距离奔袭了,何况舰队还需要绕道而行,在海上长时间漂泊。按照部署,俄国舰队于1904年10月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旅顺港。
结果,整个航行耗时7个月,几乎绕了半个地球,战舰和士兵早已是疲惫不堪。更为重要的是,当这支海军在马达加斯加海港整顿时,便已得知旅顺港被日本占领。如此一来,俄国舰队进退维谷,最终决定变更重点,先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停靠休整。
在战斗期间,俄方舰队司令季诺维·彼得洛维奇·罗热斯特文斯基也深受重伤。然而,当主帅重伤后,未能第一时间选任临时指挥官,致使俄国舰队陷入慌乱,开始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港撤退。
就这场战役来看,在海上漂泊了七个月的俄国舰队,几乎绕了半个地球,在穿越对马海峡时,却像竟如同活靶子一样,在海上任由日军宰割,成了近代海战史上的笑话。
对马海战导致俄国失败的因素太多了。
在日俄战争爆发以后,由于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表现拙劣,龟缩在旅顺港内不敢出战,随着战局日益不利,沙皇抽调波罗的海舰队组建成第二太平洋舰队支援旅顺,后又组建第三太平洋舰队和第二太平洋舰队汇合。
如果单纯从纸面数字来看的话,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实力并不弱。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极多。
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里军舰新的太新,旧的太旧,像舰队中的苏沃洛夫公爵号和鹰号两艘战列舰直到出发前一个月才完工,船上新式的火控设备士兵们都来不及熟悉使用,导致这些新式军舰根本无法发挥正常发挥战斗力。
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兵,只能征召退伍军人和从未见过大海的新兵充当水手。这些士兵大多缺乏训练,实弹射击水平很差,在航行途中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组织过两次实弹射击训练,结果靶船没事,拖航靶船的巡洋舰倒是中了一弹。所以罗杰斯特文斯基最后也只能以节省炮弹的理由停止实弹训练。
士兵如此,军官也不怎么样。日俄战争前,俄罗斯海军最好的指挥官是马卡洛夫海军中将,可惜他已经在旅顺座舰被水雷炸沉时一起死了。罗杰斯特文斯基能当上舰队司令,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他的贵族出身和资历累积。其他军官情况也是类似,他们能当上军官最重要是因为出身贵族,而不是能力出色。
这样的指挥官和士兵组合在一起,自然是闹出了不少笑话。在北海,他们把英国渔船当作来偷袭的日本驱逐舰一通暴打,引发了英国的震怒,沿途英国控制的港口拒绝俄罗斯舰队停靠补给水煤。所以整个舰队船上堆满了煤包,以便减少停靠次数。
从波罗的海到旅顺需要长途跋涉3万公里,历时7个月,舰队上下已经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反观日军,以逸待劳,利用这段时间休整舰队,加紧训练。两下对比,沙俄舰队要是不输就奇怪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6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