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分享民间好美食好故事,你有吗?
号称河南的一道名吃,母亲塌的菜馍,今年60多岁了,还真吃不到那种大自然的香味了,制作程序一下,天气在六七月份,炎热酷暑的夏天,早晨,母亲把我叫起来,去好点野苋菜,猪毛英,马齿苋,灰灰菜,赤呲牙,一听我就喜欢,早晨,母亲已经熬好了一大锅绿豆汤,我把野菜好回来,母亲已把案板,鏊子,架好,等把野菜洗了后,稍加改刀,用五香粉,咸盐,芝麻油,炒好的碎花生,先摊一张薄饼,再把野菜摊上,再打上一个鸡蛋,再覆盖一张薄饼,30分钟以后以后,滩好了,七八张饼,大约两分钟一张,河南俗称,塌菜馍,在喝着绿豆汤,吃着菜馍,那个香味儿,润味,美味儿,在点着香油,蘸着蒜汁,败火,解渴,消毒杀菌,还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稠,头晕,妈妈,塔的菜馍要失传了;.........本草纲目中有铭文记载。
谢谢邀请。我讲一个身边的吉兴甫老师亲身经历的美食故事。他是这样说的:
火锅咬人嘴
记得是1992年五一之前,我和两位同事去九寨沟旅游。头天从郑州出发,乘坐火车到四川成都时已是晚上,安排好住处后,我们仨出去吃饭。四川火锅享誉全国,恰好两位同事也喜欢吃火锅。找到一家火锅店落坐,服务员过来招呼点菜。
他们四川人说话,叽哩呱啦,我们有点听不明白,他大概意思是要什么锅,微辣还是重辣。当时没弄清楚,我们随和了一声,原本是吃微辣的,结果等端上来一看,乖乖,满锅红彤彤的(麻椒,红辣椒,红油)。
将就着吃吧,锅开后尝了一口,那辣劲麻劲让人受不了,强忍住吃上几口,麻得舌头嘴唇发抖乱颤,吃***后很长时间辣味还未消退。而一位同事竟直赞过瘾,过瘾。
美食,当然有,难以忘怀的小时候,那时是临近清明节,我上小学,春风阵阵,天气干燥,清明那朦胧的细雨还没来临
我们老家过清明最具有标志性的食物就是“黄花饭”了,“黄花饭”不是五谷杂粮中的小米煮成的,而是春天来临时山上花开得最早可食用的一种植物,有清香味,花为***,老人取名叫“黄米饭花”,待此花花团锦簇凋谢之后,就可***回家晒干,再将晒干的花煮水,过滤出水中杂质,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煮好过滤好的“黄米饭花”水中,隔天控干泡好的米,上锅用木郑子蒸熟,哇,那金黄喷香的“黄花饭”在迫不及待中香气四溢的出锅了,想想孩儿时的那美味,仿佛就在昨天。😋😋
最难忘又有故事的美食,对我来说,就是一大碗饺子。
那还是40多年前的旧事。三姐与她的小伙伴春节前在汤沟街合拍了张照片,正月十四是取照片的日子。那拍照片的并非固定门点,只是一位年轻人并一架相机,有黑布在上面罩着的那种,大概半月而且必须是逢集时才来一次,招揽生意并等人取照片。说好了去取照片的三姐,临行前忽然变卦,就不去,命我代为出行,不想这倒作成我一顿美餐,至今难忘。
从我们村到邻县的汤沟街有六七里路,向东行,过汤曙红英雄墓,至柴米河,坐船过河即是。出行时开始起风,及至坐船中,艄公便招呼道,“列位(有点古风哦),风大了,不能摆渡了,回来时饶道白皂(灌南县一公社)吧。”我忧路远,三姐的闺蜜安抚我,“不怕,晚上住街上我小姨家。”于是取了照片就直奔她的亲戚家。这家女主人正坐月子,因为第四胎终获弄璋之喜,有点倨功自傲,坐在床上指挥长女做东做西。这女儿十八九岁,俊俏能干,晚饭后就忙忽着明天的早餐:剁肉、斩(平声)***及干豆角等。那时我才七八岁,贪睡,醒来时只见屋里热气腾腾,大草锅烧得正旺,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上下飞翻。猪肉***馅的饺子,一咬满口清香,我吃了满满一大海碗(那时都大粗碗),那大女儿惊呼,“这小孩子饭量真不小(多少年后想来,物质匮乏岁月,这话贬耶?褒耶?恐是前者吧)”。我家下放农村两年来,简直就没吃过这样的油多肉丰的饺子。
吃了这顿饺子,仿佛拣了宝,得了巨大便宜。急勿勿回家,揭开锅,锅里还剩些红薯干稀饭。我便越发自得,吃饺子的经历也越显不平常甚至是不平凡,逮谁就要讲一遍,妈妈姐姐们都笑说,“这顿饺子,怕是够小五子(我行五)讲一辈子的。”可不,屈指算来,七零年到现在已近50年了,可那碗香气四溢的饺子仿佛就在眼前,那操持包饺子的姐姐也应是古稀之年了,祝她安康体健,福寿绵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7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