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能开车到达的海拔高的地方有哪些?
2、青藏公路(格尔木—***)最高点唐古拉山口5236米
3、中尼公路(318延伸段***—樟木)最高点嘉措拉山5248米
4、川藏公路(成都—***)最高点米拉山口5180米
5、中巴公路(喀什—巴基斯坦)最高点红其拉甫4800米
全部都亲身经历过,要预防高反,个人小诀窍,关注我
亲,看你是什么想法了!
你到底是想去试试看看你自己驾车能上到的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你到底是想去海拔高的地方自驾旅行,估测自驾能达到哪样的高度?
如果你是想挑战,如果你前面有过驾车去高海拔的经验,那么根据你的经验你可以决定下一次的挑高度,可以比你上一次的高500-1000的海拔差,我也不建议一下子蹦的太高 ,因为这仅仅是根据你的前一次挑战经验来分析的,具体还要根据本次挑战的时间、身体状况等等因素来确定才行哦~~
如果你是想自驾旅行去的地方海拔想要高一些,那么最终的目的是旅行的体验,所以我不建议你选择哪种特别高的点,因为身体上的疲惫、拖累会严重影响你的旅行体验,最好是高海拔不超过5000,比如你走川藏线的话,就只有 两三个点会超过5000米,但是也仅仅只是路过待一会儿,不会长时间,所以如果你真有这种想法的话,你就自驾游川藏线吧
D1,成都——雅江;D2,雅江——亚丁;D3,亚丁——稻城;D4,稻城——巴塘;
D5,巴塘——左贡;D6,左贡——波密;D7,波密——林芝;D8,林芝——***;
D9,***—羊湖—***;
国内有没有比较适合自驾的地方?
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给各位盘点一下,其中有我已经走过的,也有我***走的,也有我正在功课的。
废话少说,上干货。
此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C。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冰山达坂16个、冰河44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艰苦公路。
有困难就有收获,它的风景也是极为值得去一探的。
成都到芒康,转道向云南走,过迪庆,到丽江、大理而后向北过攀枝花、凉山返回成都。
这条线路把川藏线和云南的知名景点串联起来,可以说是这一地区旅行的最优选择了。
国内自驾游的经典线路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新疆南北疆线路、青甘大环线、西藏自驾游、甘南、九寨自驾游、内蒙草原自驾游、东三省边境线自驾游、海南环岛自驾游、川西自驾游、云贵川自驾游等。
自驾游的经典线路主要指的是很多人都觉得非常喜欢并且都曾自驾过的线路,这些线路多年保持很高的热度,特别是***自驾游,更是很多人内心的一个梦,爱好自驾游的人都想去一次***,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怀,而且很多人甚至都去过很多次。
新疆线这几年尤其火爆,辽阔的疆域和独具特色的景观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美食,目前国内自驾线路里面最受欢迎的就是新疆了。但是由于新疆实在太大,去一次很难全部玩完。如果要走新疆全线的自驾,只在新疆范围内起码需要一个月以上,要是慢慢玩每到一处深度游那就得俩月左右。
适合上班人群的经典自驾线路
对于大部分上班的人来讲一年的长***期也就是半个月左右,比较适合走青甘大环线、内蒙草原、甘南九寨这几个线路。基本上10天左右就可以了。特别是甘南地区,景色可以与***媲美,除了海拔没有***那么高,其余***有的甘南也都有,而且不需要走回头路,可以从兰州开始到拉卜楞寺、花湖、郎木寺、扎尕那、若尔盖、九曲第一湾、九寨沟到成都结束,也可以倒过来走,一路上除了优美的风景,自驾的体验也是非常的不错。
根据季节来选择经典自驾线路
像***、新疆、内蒙、甘南等这些地方最佳的自驾时间都是6-9月份,其余时间都比较寒冷,很多路段不适合自驾,比如新疆的独库公路每年只有6-10月份期间可以通车,新疆和甘南也是基本上一样。到了冬天则可以选择去海南或者云南贵州,海南的冬天温暖舒适,自驾游环岛一圈大约7天时间,飞机过去当地租车非常合适。云南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充满了异域风情,自驾的体验度也很高。
如果喜欢自驾游,以上这些线路都是首先考虑体验的,特别是***和新疆,更是爱好自驾的人此生必去之处。
很高兴参入此话题的讨论,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自然景观是美不胜收,在中国的版图上,以武汉为中心再分东西南北,在这些广袤区域中是各有千秋,有北国的瑞雪,南国的红豆,东边的江南水乡,西域的高山冰川,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种类繁多奇异无双的人文自然风光。
中国境内有这么丰富的旅游***,都适合自驾游,根据我个人自驾的经历,向大家推荐几处仅供参考。
第一,318川藏线:
318川藏线通常是指318国道中成都至***这段2142千米的路段。于1958年正式通车。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318川藏南线在北纬30度线上,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eystrategic.com/post/86083.html